在线报名
联系我们
网站地图
网站首页
会馆介绍
教学团队
太极文化
初学指南
太极课程
媒体报道
学员天地
在线报名
联系我们
欢迎访问苏州太极拳培训-苏州力太极国术馆!今天是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
太极课程
力太极课程介绍
精品太极:少儿青少年
精品太极:初级十九式
精品太极:基础老架一路…
精品太极:器械单剑
精品太极:器械单刀
精品太极:提高老架二路…
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南施街澳韵花园商铺2楼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太极文化
太极文化
吴氏太极拳始源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7-8-11 人气:1775
吴式太极拳系满族人全佑先生 (1834一1902)所创。全佑从杨露禅(1799一1872)学杨式
太极
拳大架,后来拜杨禄禅先生的次子杨班侯(1837-1892)为师学杨式
太极拳
小架,实际上仍由杨露禅亲自传授。经过数年勤学苦练,全佑长于柔化。后传子吴鉴泉,徒王茂斋、郭松亭、常远亭、夏公甫、齐阁臣等。
全佑先生之子吴鉴泉先生(1870一1942)“贯满族音译故姓吴”。自幼喜练武功,善于骑射,且有镫里藏身的技术。在父亲的教导下,他对太极拳的造诣日益精深。1912年后,杨氏门中一弟子许禹生(1879一1945)在北京创立体育研究社,邀请杨少侯、杨澄甫(1883-1936)、吴鉴泉教授太极拳。从那时起,太极拳开始公诸于众,传于门墙之外,造福社会。
吴鉴泉先生对家传的太极拳,在教学上不断发展,逐步修润和充实。在慢架中,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,使拳架更加柔和规距,成为连绵不断,符合太极阴阳理论的功架,特点更加明显,从而自成流派,一直流传至今。另有快架子,则仍保留跳跃和发劲等身法、手法,便于太极拳爱好者进一步锻炼。
吴式太极拳的功架紧凑,松静自然,充分表现出轻灵、圆活和动作贯串的特有风格。推手要求立身中正安舒,手法严密,着数多样化,细腻绵柔,守静而不妄动。活步大搏,更是机动灵活,粘走咸宜。烂采花是散手,更是出神入化,动若江河,非笔墨所能描述。此外,吴式太极拳还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器械项目,如太极剑、太极对剑、太极刀、太极13枪(大枪),太极刀枪,太极扎四枪和粘杆等。
吴鉴泉先生于1928年迁居上海,广为传授吴式太极拳。于1935年创设鉴泉太极拳社。1939年在上海西藏路青年会10楼,建造鉴泉厅,为吴式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练习的场所。1942年吴鉴泉先生不幸去世,诚为吴式太极拳的重大损失。上海社务由吴英华、马岳梁负责。全佑的另一位传人王茂斋先生,生性忠诚好义,功力扎实。他和吴鉴泉感情深厚,全佑公逝世后,他极力维护本门在武林中的地位,与师弟吴鉴泉、郭松亭等深究拳术拳理十几年,相互切磋,各有所长,更加丰富了吴式太极拳。1928年吴鉴泉应邀南下授拳,既标志着吴式架的正式问世,也预示着吴式架南北两派的形成。吴鉴泉南下赴上海后,王茂斋则在北京教拳,为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,从此南北呼应,异曲同工,素有“南吴北王”之称誉。王茂斋在京弟子众多,其子王子英,弟子杨禹延为其中佼佼者。 后来随着吴式太极拳的发展和壮大,形成南吴北王两大分枝,南派以上海为主,北派以北京为主。
现在,吴式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六大太极拳流派之一,流传面很广,名扬海内外。其国外拳社已发展到新加坡、菲律宾、加拿大及香港、澳门等国家和地区,联合国亦有太极拳俱乐部教授吴式太极拳。
上一个:
精妙的太极拳技法
下一个:
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
网站首页
|
会馆介绍
|
教学团队
|
太极文化
|
太极课程
|
媒体报道
|
学员心得
|
初学指南
|
在线报名
|
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苏州力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南施街澳韵花园商铺2楼陈氏太极
苏ICP备12078499号-4
技术支持:
广州网络推广公司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