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媒体报道媒体报道
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 —— 于“慢”中悟太极

作者:力太极国术馆 来源:力太极国术馆 日期:2021-3-20 19:04:14 人气:504

陈鑫拳论云:“今之学者未用功而先期效,稍用力而即期成。”这是太极拳习练者普遍的心里认识与想法,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不良现象。


学习任何一门技艺,都需按部就班,循序渐进,没有一颗虔诚的心,去爱它、敬它、如生命去珍惜它,是不可能有成效的。所谓的走捷径能达到目的,都是自欺欺人。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本人多年在学习和教学中,始终坚持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”,以慢练找规矩,以慢练感悟太极拳的内涵和精髓。




   一  “慢”中守规矩  悟太极“着熟”



       练太极拳是有阶段性的,练一层功夫得一层奥妙,必须清楚自己处在什么阶段、什么层次。顾留馨、沈家桢著《陈式太极拳》一书中,在论述“快慢相间运动”时阐述:“太极拳初学阶段,万不可快,必须尽力求慢,愈慢愈好。”初学阶段如何练呢?老前辈们为我们指明了方向。慢练是开始,慢练是基础。慢练的同时必须守规矩,否则,一开始基础打不牢,以后想追求更高层次的奥妙,是不可能的。静中慢练、松中慢练、柔中慢练,达到慢而不散、慢而不断、慢而不僵、慢而不痴呆,在缓运慢练中,遵规矩、守规矩,把每一式动作练纯熟。

       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,依照太极拳的要求,必须从基本功入手。但是许多爱好者,在没有理解和掌握拳理拳法及一定的武术基本功情况下,开始就从套路学起,并急切想在短时间内,学完和掌握一、二个套路,同时能立竿见影,起到健身养生的目的。俗语云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”想不吃苦、不流汗、不下功,就一蹴而成,有这种认识和想法的爱好者不在少数。





       “根基不牢,地动山摇”。正如学习书法一样,必须从最基本的“永”字八法学起;学习音乐一样,必须从最基本的“音节”开始。太极拳也是如此,必须从最基本的手型和手法、步型和步法、身型和身法、眼法,以及站桩、单式、缠丝功等一系列的基本功练习开始。学习武术的过程是枯燥的、乏味的,特别是基本功练习更使人了无情趣,如何排解和转移这种感受呢?一个字“静”。当我们静下心来,慢慢去练习时,才能找到和体会到其中的情趣。

俗语云:“学拳容易,改拳难。”在“着熟”阶段的练习,往往出现诸多的毛病,比如僵硬、松散、晃动、歪斜、耸肩架肘、挺胸绷胯、弯腰突臀、不到位等等,一当形成坏毛病和坏习惯,是很难纠正过来的。有的学员一、二个月就学完一个套路,囫囵吞枣不知所然,还沾沾自喜,最后流行于太极操、太极舞形式,健身尚可,但养生就无从谈起。


        在缓动慢练的过程中,细细体会和揣摩动作的起止、承接、开合、转换,方位、角度、劲力、缠丝等诸多要求和特点。必须守规矩去学习、练习,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,应一丝不苟、脚踏实地、一步一个脚印,把太极拳的外形动作学会练好,规规矩矩、认认真真地去体会每一个动作的来龙去脉。



   二  “慢”中中规矩  悟太极“懂劲”



       “循序渐进功夫长,日久自能闻其香”。正如烧开水过程一样,随着火力的不断加强,一壶水从冷水—温水—热水—开水,经过一定的时间和过程,才能完成。我们练太极拳也是如此,正如顾留馨、沈家桢著《陈式太极拳》一书中,所述:“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,可渐渐加快速度,但快不可错乱。”从另一个层面告诫我们,如果速度太快,就达不到太极拳的要求,说明慢练的过程和时间很长,甚至贯穿全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。

       “每日细玩太极图,一开一合在吾身”。掰开揉碎的去学习,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决心、耐心和恒心,这样进度比较慢,但是能学得扎实,对追求健身养生有一定的功效,对功夫的增长能打下很好的基础。

在行拳盘架中,在符合“中规矩”的情况下,需要在缓动慢练中,进一步去整合自身的整劲,以慢练求松柔,在松柔中行气、养气,去僵求柔,把零散的肢体、关节局部的劲力,融合贯穿在一个混元之中。经过慢练,使之架子中规中矩,不妄动,不乱动,以内动带外动,内外一体,慢慢行之,悟丹田一粒混元珠,悟劲力产生的过程和劲别形成的内在缠丝劲,练出一种形成节节贯串,一动无有不动的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的整劲。


       慢可以改变动作的惯性,扎实感悟自身的内外变化。进一步去慢悟,把每招每式分解为若干细节,静下来、松下来,慢慢去体会意领、气随、劲到的感觉,以及身体内外的变化。随着内力的强弱,你的感觉有时有、有时无,有时感觉动作很沉着,劲别突然出来了,还非常明显,转换折叠非常好。但随着套路的练习,又没有了这种感觉,此时,需要耐心练习,自然行拳,不要刻意求之,俗语云:“功到自然成”。

       此时,我们练一趟拳,气不发喘,面不改色,非常舒适,有种“尽在不言中”的感觉。在不知不觉中,一趟拳练下来可能是三十分钟、四十分钟,有可能时间更长,但自我感觉又很短。参照“由慢转快的两个标准”:一是动作沉着;二是能表现出劲别,这是指导我们正确地掌握由慢转快的时间和条件。在上述原则的约束下,松静慢练不要快,也不能快。

在逐渐明白到,只有在静、松、慢的情况下,才能找到和悟到柔的绵长和裹铁的韧性。随着身体松柔程度的增强,以及劲力的蓄发相变,对松活弹抖的刚劲,会有从量到质的感觉,此时在练习中,有时丹田发热、发沉,足跟发重,两腿有力,手指温热出汗很绵软,意念一到,马上有发麻发胀的感觉。正如厨师“揉面”过程,慢慢的揉,越揉越有筋,越有韧性。我想这和练习太极拳一样,慢慢的练、慢慢的悟,越练身体越松沉,越悟内气越充盈。     


  三  “慢”中脱规矩  悟太极“神明”



      《周易 系辞上》曰:“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可知神为莫大之功用。然非易筋转气以后,不能臻此境也。太极拳是内家拳,是一种融技击、文化、健身、养生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拳种和运动方式,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,以中国传统哲学易理为理论指导思想,所以它又可称之为“文化拳”。在修炼中,需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,才能感悟到太极的内涵和精髓。因文化层次不同,各人的领悟也有差异,能达“神明”者凤毛麟角。

“神明”之境,不可言传、只可神领,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,是太极拳修炼者梦寐以求的性命双修高级殿堂。有人穷其一生而求索,然不知结果。慢慢太极路,需要一颗静如止水的心,去想、去练、去悟,循规蹈矩,练一层悟一层。

       在“懂劲”的基础上,遵循“慢练为养,快练为伤”的原则,练习过程中要慢练、柔练、静练,要练意、练气、练神。

       陈鑫拳论云:“由起至止,须慢慢运行,能慢则尽管慢,慢到十分功夫,即能灵到十分,惟能灵到十分火候,斯敌人跟不上我,返以我术为奇异,是人之恒情也,殊不知是先难之功效也。”处处要虚灵,极虚极灵,反应才能迅速,意念才能充沛。在“重意不重形”的情况下,“以意行气、以气运身”,配合逆腹式呼吸,引动丹田内力的运动,使内气细、慢、深、匀地和动作协调统一地开合,以达“意、气、神”合一。

在练拳的过程中,不要以气为指导,要以意为指导,不在气,在气则滞。意到、气到、劲到,始终用意去行功盘架,达到松柔、圆活、连绵不断。



“十年练功,十年养气;气以直养而无害,久久养之即为浩然正气。”(冯志强语)阐述了练拳的整个过程,实际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,练拳时以养气为主,行拳盘架为辅,以柔化为主,刚发为辅,就能内气充盈,开则鼓荡气达四梢,合则内敛气归丹田。


如内不知修,外不知养,则阴阳不和,内外不一,又怎能达后天返先天,柔化  本身之固有劲力气血,顺达其经络气血、筋骨、肌肤的连绵松柔虚灵,以达修身养性之“神明”境界?


在慢练慢悟中,求阴阳之开合,内外动静之变化。在行拳走架中,慢悟周身内外相合,一动无有不动的螺旋缠丝圈。静则俱静,动则俱动,合中寓开,开中寓合,松柔圆活自然,悟周身内外上下左右前后之立体三维空间之整体混元力。悟周身之一家,求“舍己从人,知己知彼”之玄妙。

陈鑫拳论云:“周身上下皆是拳,挨着何处何处发,我也不知玄又玄。”这正是“神明”阶段的具体表现。 


然而,无论以什么目的去学习修炼太极拳,无论达什么层次、什么阶段,都要以一颗平常心去认知、慢悟,找准自己的位置,才能知道要努力的方向。送给习练太极拳者一首打油诗,作为共勉吧!(注:作者胡继军)

静中慢练悟太极,

一阴一阳在吾身;

松中柔化养正气,

 一开一合益延年。

下一个:体育总局武术中心关于征求《太极拳普及推广工作方案》意见的函
网站首页 | 会馆介绍 | 教学团队 | 太极文化 | 太极课程 | 媒体报道 | 学员心得 | 初学指南 | 在线报名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苏州力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南施街澳韵花园商铺2楼陈氏太极  苏ICP备12078499号-4 技术支持:广州网络推广公司 网站地图
太极英雄榜
苏州太极拳培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