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报名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> 太极文化太极文化

人体运动释哲学

作者: 来源: 日期:2017-10-8 人气:2495

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于宇宙和自然界的变化(发生与发展)仅用了两个字就概括了,那就是“阴阳”二字。

宇宙之初为混沌一团,古贤哲称之为“无极”。若是按照宇宙大爆炸学说所说,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,那么,这就是中华古贤哲所说“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”。不动,谓之“混沌”;动,则必然分为阴和阳;物质和暗物质,也就是太极。正如太极图所描绘的两个相交的阴阳鱼,阴鱼里边有一点阳,阳鱼里边有一点阴。说明任何物质和事物都不是绝对的、静止的,都是活的,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生变化的。

宇宙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,时常有新星产生,也有星球的死亡,有分裂,有合并;有星云,有黑洞。我们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界也是如此,人类社会也是如此,我们的身体和体能运动也是如此。中华古贤哲创造了一种技能、一种运动,完全符合此种哲理,这种技能用于人与人的搏斗会立于不败之地;这种运动,是用意识的活动和肢体的语言来解释辩证法,这就是太极拳。

“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。动之则分,静之则合;无过不及,随屈就伸。”练太极拳未动肢体之前要做好预备状态,从意识到肢体要做到松静,要松而不懈,要孕育动机,内顾精神,外视安逸,此时便是无极状态。无极之境,静极而自生动;动则分,分则分为阴和阳。其实人体也是一个大宇宙,人在运动中可以表现出无数个阴阳关系。比如手向上时,腰劲要下沉,向左时要顾右,向右时要顾左,这种上与下之间,手与脚之间,甚至手与手臂之间,手指与手腕之间等等都有虚实关系,也就是“一处自有一处虚实,处处总此一虚实”。所以,太极拳运动只要微微一动,就要分出阴阳、虚实、刚柔、上下、左右、前后等等关系。这些还仅仅是肢体的外在表现,其源动力则是在意念活动的导引下,以内气催外形,也就是在形体未动之前要由意识活动开始。

练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是由外形运动来引动内气,通过长期的锻炼体内会产生一种物质叫“内气”,它可以随着意念而调动,由内而外,由下而上;一动,全身由根节到稍节,由稍节到根节,节节贯串而动。意念不动,内气和外形寂然不动,当念头一生,内气既生,所谓“内不动,外不发”。当内劲猝发时,由里到外,由下到上,由上到下催动肢体节节贯串,上下相随,周身一家,如长江后浪推前浪,滔滔不绝,练拳、推手皆如此。人体技能、人体运动如能练到此种地步的话,就是太极拳。练太极拳就是要演示出这个东西,你能演示出多少?有多少是符合此哲理的?符合此辩证哲理的动态越多,你就离太极状态越近。陈式太极拳谚语说得好:“一阴九阳根头棍,二阴八阳是散手,三阴七阳犹觉硬,四阴六阳类好手,唯有五阴并五阳,阴阳不偏称妙手,妙手一运一太极,太极一运归乌有”,生动形象地解说了太极拳的辩证法。简单地说,当你运动时动作不要太硬,要有刚有柔,太快不行,容易产生断续和棱角,太慢懈怠了也不行;动作范围太大容易产生偏移;太小,不到位也不行,要适中才行。这叫做:“无过不及,随屈就伸。”

无论什么运动,舞蹈也好、武术也好,做得好的都是辩证法,看起来就好看。不过舞蹈自身运动可以,不能受外力的干扰,如果加上外力,运动就会受到破坏。而武术就是要在对抗中表现出哲学来,所谓: “有上既有下,有前既有后,有左既有右,如意要向上,即寓下意,若将物掀起,而加以挫之之力,斯其根自断,乃坏之速而无疑。”实战中虚虚实实,掤劲不丢,沾粘连随,忽隐忽现,当你能够处处引化时,既可体现出虚实关系,不产生双重,对于对方愈加之力就能够应对自如,对方如盲目发力,他自己就出去了。


下一个:太极拳的养生原理
网站首页 | 会馆介绍 | 教学团队 | 太极文化 | 太极课程 | 媒体报道 | 学员心得 | 初学指南 | 在线报名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苏州力勇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地址:苏州工业园区南施街澳韵花园商铺2楼陈氏太极  苏ICP备12078499号-4 技术支持:广州网络推广公司 网站地图
太极英雄榜
苏州太极拳培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