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到如何发劲,
太极拳论上说“曲中求直,蓄而后发”。这里说的曲不是直折,而是螺旋。这儿曲中求直就是螺旋推进,如同钻头和枪弹经来福线旋转发出,方向是“专注一方”,无法抵制。

也有人认为,
太极拳的劲是弹力,好象弹簧一样,看到外形“似松非松”似乎相同,实则弹力还是直的,压住它不松,它的弹力就发不出来,和螺旋推进还不一样。
又有人看到发劲总认为是断劲,可是拳论也说“劲断意不断”“断而复连”,可见发劲对了,虽然形似断的实则不断,可以作为两个解释:一是劲发出时,因为转着发的,劲出后还存在虚线的旋转惯性,所以虽形似断,而虚线余劲不断。还有一个是轮子转时,虽然把外来的物件旋飞了,可是轮子还是照常循着它的规律而转,并没受到影响。
讲到
太极拳发劲是和引化的劲分不开的。用两手业说,右手接到对方的右手,不拘是捋、採、裂,总是向右后斜角走里缠,这是向右后斜角的发劲,缠到最紧的时候,如同绳子拧紧了,自己就向相反的方向转回去,这时候手变外缠又可以向前方发劲。以左手来说,当捋、採、裂时,应当搭在对方右手肘外关节上,走外缠下塌外碾劲,对方被我右手捋时,向前随上想用挤、肘、靠劲,经这一拨,劲会向我右前斜角转回,这又是左手的发劲。以两手的配合说,右手是引化,左手是发劲。
从一手来说,右手里缠时是引化,变外缠时又是发劲;即单用左手接对方右手的肘上,用外缠劲沉肘的地方是引化,而手指上扬向左又是发劲。角度变化难以尽述。总之,凡向右引身必右转,右足必外缠,是一定的。发劲时,前进步足尖点地,后退时则足根踏地,配合手劲;同时还要前边发劲,后边塌劲,以调节平衡。进退时膝提起贴裆进步走Z线,落时系从下往上的弧形才能沉稳。线平则无劲,如成为⌒往下的弧形,必系人字裆,重心前倾。